政府信息公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解读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2022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解读

发布时间:2023-08-08 09:48 
分享到:

打开微信扫一扫,点击右上角分享即可

受自治区人民政府委托,审计厅厅长霍照良向自治区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作《关于2022年度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一年来,自治区审计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工作和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审计主责主业,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以有力有效的审计监督保障自治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反映在今年审计工作报告中,主要体现为以下7个方面:

一、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推动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统领。审计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握职责定位,切实做到党委工作重心部署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坚决做到如臂使指,“指哪儿打哪儿,打哪儿成哪儿”,像就胳膊指挥手指那样,得心应手、使用自如。一年来,审计紧扣自治区提出的努力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聚焦发力,全力保障自治区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切实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如,围绕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聚合全区审计资源,历史性地实现在一个年度对12个盟市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审计全覆盖,推动解决了一批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彰显了审计在服务保障“国之大者”中的政治担当。

二、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准确把握和高质量推进审计全覆盖。审计全覆盖要求实现对所有管理使用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审计监督权无一遗漏、无一例外,形成常态化、动态化震慑。一年来,审计监督如影随形,兼顾质量和效率,着力消除监督盲区和死角,突出对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大项目、重要资金、重点人员实施监督,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在资金运用和权力运行中感到审计像影子一样时时在身边,始终对法律和监督怀有敬畏之心。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的审计项目都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抽查量,反映的所有问题都有对应的财政财务数据支撑,得出的所有结论都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用现场发现说话,始终做到论从事出、以事立论。如“自治区本级财政管理审计”重点关注自治区本级预算执行、中央和自治区安排的投资计划管理、对盟市财政监管等3个关键环节;“自治区本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审计了自治区本级13个部门及所属91家单位,反映了部门预算执行总体情况基本规范,但在预算管理、资金分配、绩效等方面存在一些需要认真纠正和加以改进的问题,并着重揭示了部分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五大任务”进程的问题;“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中对国企领域、金融领域、招投标领域的违规问题进行了重点、深入揭示。

三、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不断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研究型审计是推动新时代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年来,审计立足做到如雷贯耳,坚持依法审计,做实研究型审计,努力打造经济监督的“特种部队”,以高质量的审计成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一是把立项当课题研究。把研究作为前置准备,立项前先把相关部门规划、行业规划、地区规划、预算安排、项目计划了解清楚,把涉及的重大政策、改革要求、发展方向研究透彻,科学确定审计项目。如审计工作报告“重点民生资金审计”就着重反映了就业、乡村振兴、义务教育等3项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专项资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二是把问题当课题研究。在全面客观反映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问题的同时,沿着“资金—项目—政策—政治”主线,做到首尾循环、双向贯通、正反可逆。如审计工作报告“自治区本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中,反映了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边界不清、一般公共预算安排交叉、散乱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覆盖面不完整的问题。三是把审计建议当课题研究。立足党中央新部署新要求,结合审计发现,提出5条建议。其中:“加大财力统筹,不断发挥财政支撑保障作用”主要是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结合本级预算执行、盟市财政收支等领域发现的具体问题,从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增强财政统筹支撑能力方面提出的;“强化跟踪问效,不断推动重大政策落实落地”主要是针对民生领域重大政策落实执行不到位、重点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中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等问题提出的;“牢记‘国之大者’,不断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主要是针对自然资源资产政策落实执行不力、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不到位等问题提出的;“坚持底线思维,不断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主要是针对地方政府债券资金、地方金融系统、区属国有企业等领域发现的具体问题提出的,旨在防范化解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等系统性风险;“严肃财经纪律,不断维护财经秩序”主要是针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过紧日子要求不严格、财经纪律执行松弛等问题提出的。

四、坚持人民至上,把看好和推动用好民生资金作为审计最大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审计要聚焦推动兜牢民生底线,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年来,审计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推动兜牢民生底线为目标,坚持人民至上,把推动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审计着力点和切入点。组织全区开展就业、乡村振兴、义务教育等民生项目,深入揭示了不按规定发放就业补助资金、企业弄虚作假骗取资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闲置、进展缓慢、违规发放惠农补贴资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不通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和优质均衡发展有短板等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督促问题整改,有力推动惠民富民政策落实,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五、深入揭示重大经济风险隐患,推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一年来,审计始终把揭示风险隐患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触角广泛、反应快速等优势和经济运行“探头”作用,结合具体审计领域,深入揭示财政、金融、国有资产、生态安全等领域突出风险隐患,及时反映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推动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如“盟市财政管理审计”情况中,深入揭示了2个市本级及8个旗县(区)未完成财政暂付款消化进度任务,3个旗区超比例新增财政暂付款12.12亿元等影响财政安全的问题;“地方金融系统资产负债损益审计”情况中,揭示了14家机构贷款集中度超标、违规放贷、贷款“三查”不力、贷款被挪用以及10家机构违规核销呆账等问题;“国有资产管理审计”情况中,逐项揭示了4类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企业资产管理混乱、生态环境风险隐患仍未消除、煤炭资源管理粗放、行政事业资产配置使用不够集约高效等影响国有资产安全的问题。

六、坚持反腐治乱,充分发挥审计在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审计专司经济监督,没有利益羁绊,在制约和监督经济权力运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年来,按照党中央关于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部署要求,审计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坚决查处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共发现并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96多起,共涉及110人。审计工作报告对重大问题线索逐条梳理,深入剖析出相关违纪违法问题的4个特征:一国有资产安全、保值增值的问题不容小觑,二是财经纪律执行松弛,三是地方金融系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四是招投标领域问题突出。

七、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初步成型,审计整改“下半篇文章”更加权威高效。一年来,审计在工作中坚持边审计、边建议、边督促整改,审计整改工作权威进一步树立、效率进一步提升,全面整改、专项整改、重点督办相结合的审计整改总体格局初步成型。一是全面整改成效显著。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清单制度,严格规范对账销号程序,把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审计移送处理书等审计结果文书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全面纳入问题清单,建立督促整改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整改期限届满后,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整改结果进行检查,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履行销号程序,对“未完成整改”的问题,持续加大跟踪检查力度,直至完成整改。至2023年6月,对2021年度审计发现的问题,已整改问题金额1231.15亿元,整改率99.91%,完善制度400项,追责问责86人。二是专项整改贯通协同。牵头开展专项审计整改,加强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打出一套审计整改“组合拳”,有效形成整改合力。一方面,将上一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专项审计纳入本年度审计计划,扎实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另一方面,强化审计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等其他监督贯通协同,形成审计整改合力。三是重点督办总体顺利。梳理形成《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线索清单》,联合纪检监察部门不断健全审计查出重大问题线索及时移送、及时查办、及时反馈机制,推动解决了一些长期未解决的“顽瘴”,惩治了一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蝇贪”。

下一步,审计机关将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加大对审计工作报告反映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力度,全面整改情况将于明年3月依法公告。






信息来源: